第1章 歸國
首先回朔至1965年重考放榜錄取海洋學院河海工程學系,當時為從海事專科學校改制為學院的第2年,大家的觀念以為畢業後一定要上船,所以姊姊們說祖宗無德怎麼偏偏考上這所學校因當時海專的風評不佳。本來規定一年級一定要住校但因宿舍不足戶籍台北市者可通學,就選擇通學,當時的台鐵誤點是正常,誤點太多時常因反正趕到學校也下課了一夥就直接殺到位於現在東岸遊艇碼頭原海員工會的彈子店斯諾克去,一下子玩過頭又誤了下午的課就直接打道回府。有時候拼命趕到學校,因當時有些老師不歡迎學生遲到也就直接到當時的育樂室打橋牌或打彈子。當時身上必備物品是一副橋牌好在火車打發無聊的一個鐘頭就這樣玩了兩年。升3學年的暑假,忽然頭殼壞了跟媽媽說可不可以教我日語,就到大陸書局(當時台北最有名的專賣日文書籍)買了一本永井莊七郎著的港灣工程從此和海洋結下不了緣,也開始喜歡唸書。
當時海院沿用專科編制一個系只有兩個專任教授,其一是系主任另一位是前台南工學院(現成功大學)第1任校長改任至本系的王石安博士,其餘除助教外均為兼任教授每個來頭都很大,頭銜都是各工程單位的
總工程師級人物,由於他們公務繁忙 經常請假有的課一學期只上一、二次但都all pass
皆大歡喜。在這些老師中我特別要提起的是王石安老師,他是我冥冥中的貴人,王老師在大四開了一門高等流體力學,由於王老師不善語言,上課從不多話(實際上從不說話一節絕不超過3分鐘)就是抄黑板因年紀大的關係抄了一陣子手酸就一邊嘆氣一邊摔手,我們使壞拼命幫忙擦黑板讓他沒有時間休息,我們則是派代表抄錄,那學期的內容是函數論中的積分方程式,當時絕不會知道這學期所教的內容會是我研究生涯的研究主題,所以到現在都忘不了王老師。
經過迷迷糊糊的4年終於熬到畢業,畢業典禮那天幾個知己說這輩子絕不會再回這個破地方,但我毀約跑來這地方一混就是35年。
畢業典禮
畢業後赴馬祖服預官役,大概是表現良好直到上船返台前一天晚上還被叫到副師長室企圖說服我繼續留營,返台後二姊告訴我報上登日本政府國費留學生獎學金馬上要截止就去報名,該年考試科目與往年不同,通常一定要考我最弱的國文及三民主義但該年改考物理及微積分,就到衡陽路書局問老闆台大去年用那本書就買回看看,由於時間不多,就用猜題選了幾題背一背就赴試運氣真好居然全部猜中,不可思議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原想赴美求學。錄取後被分發至九州大學工學部水工土木學教室井島武士博士主持的海岸工學講座,依工學部規定第1年為研究生(旁聽生無學籍)半年後再與日本學生一起參加研究所修士(碩士)入學考試沒有任何優待,考完隔天就知道有沒有錄取,井島教授說他實際很擔心,因看我每天東逛逛西逛逛好像沒準備的樣子還說第2外國語德文全部考生只有我一人考及格,因大學時必修第2外國語選了德文,好家在。
考完修士入學考試後至隔年4月開學還有半年無事可做就去駕訓班學開車,一次就考上買了一台中古兩門馬自達跑車約日幣30萬算蠻貴的。在一個機會認識現在的牽手,一見鍾情驚為天人,好像老婆也認為我是她的命運中的另一半,於碩士畢業進入博士班就步入禮堂。
日本大學對碩士班研究生原則上採放牛吃草方式,指導教授絕對不會給你壓力,碩士論文也是差不多就好了,口試是全系老師一起參加沒有校外委員(工學部是如此)按學號上台報告10分鐘老師提問3分鐘會答也好答錯也沒關係一定可以畢業了。但是若你表示欲進博士班指導教授態度完全不一樣,馬上由學生身份變成免費學徒每天朝九晚五雜事一大堆。當時講座內的1位助教正在看李錦珍教授發表的港池水面盪漾的論文,其控制方程式是積分方程式也就是現在的邊界元素法,問我要不要一起研究,這就是我開始學習邊界元素法的第1步,但這位助教因事離職留下我一個人孤軍奮鬥,當時井島教授正熱中於他聞名於國際的領域邊界值解法,開始時對積分方程式並不感興趣,我實在看不懂李教授論文中Hankel函數的意義就去請教,得到的回答是『我從來沒有看過Hankel函數』碰一鼻子灰,但是只過2個星期我被叫到教授研究室,老師手上拿著一份初稿叫我去影印1份,發現內容是把港池共振的論文應用至任意形狀的柱狀體,並把2週前我的問題通通弄清楚,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並讓我以此初稿作為碩士論文的題目此時大概是碩一上學期快結束的時期,當時我不會寫程式,所以第1件事就是學Fortran語言,同時電子計算機剛出現,全九州的大學只有九州大學才有,其他大學的學者都必須出差到九大才能進行數值計算,每天大概只能送件1次這是現代人無法想像的事。我的碩士論文事實上沒有得到計算結果,所以只有公式而且用手寫的因當時沒有個人電腦可打字,結果碩士論文只有24頁若是用打字可能10頁不到。
進入博士班不久就把程式弄好得到結果並投稿於每2年舉辦1次的國際海岸工程會議論文集。至博2結束時共發表11篇論文,井島教授告訴我說已沒有題材讓我做了,就於博3上開學時向教授會提出我的博士學位口試申請,但被打了回票,理由是九大工學部成立60年尚無人於3年結業時取得學位的前例,滿3年取得學位就算破例,叫我回去休息至3下再提申請。
事實上,因另一半的希望,將來能留在日本就業,所以博2下就以兼任講師身份至福岡大學教授流體力學,有一天早上指導教授告知我,等一會兒有你母校的教授要來找我,結果是在我到達九大前一月取得九大農業部博士後返院任教的時任海院教務主任的鄭森雄博士(因此我和鄭校長在日本並無面識),他說奉當時的院長謝君韜博士之命希望我學成後能返校服務,當我告訴他已內定於福岡大學任教時,他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說面對日本學生授課時一定會用到「吾國」這個字眼,你說得出口嗎?這個字眼確實是後來讓我下定決心回到自己的國家的主因。
第2章 新生活開始
1976年5月攜妻及長女返國,隔天就到系上報到,系上說沒有接到通知現在想起來當時的人講的是信用,我只是從鄭校長來信知道院方已同意我返院任教並沒有接到任何聘書,當時鄭校長已離校轉任高雄海專任校長,就請當時漁業系主任歐錫祺博士帶我向院長報到,由院長指示系上辦理手續,當時尚處於戒嚴時期,妻為日本國籍必須有我的在職証明才能辦長期居留否則必須在1個月離境,現在想一想若系上不聘不就完蛋了嗎?當時學校老師除留日返國任教每天到校外一般老師都是有課才到校系主任也不例外河工系主任是週二、四到校。
當時的河工系擁有系辦公室兼教師休息室乙間,工程材料、土壤力學、流體力學試驗室及測量室設備簡陋但是卻有一間當時非常罕見的電腦室,內有電子計算機一台能作簡單的四則運算等由林永治老師專責管理。報到後我問朱壽銓老師我可以坐那裡,他說桌子不夠你和我合用一桌吧,那時我看到有系主任專用的辦公桌及椅子,但是我百般不解那張椅子破個大洞(根本只剩框框而已)只有練有一身極好功夫的人才有辦法坐。
系辦公室
我第1次見到系主任時他的第1句問候語是你從那裡冒出來的,原來院方決定叫我回來並沒有事先徵求他的同意,當時教師的任命權完全掌握在院長一人手中。我向系主任提出希望能有張辦公室坐著看書得到的答覆是你是博士什麼都懂不用再唸書了,我把這事告訴歐錫祺主任他告訴我們主任,就從漁業系搬一張過去吧,系主任才在他從未使用過的系主任隔間放了一張桌椅讓我使用。經過1個星期的觀察才知道系主任每週只到校2次而且下完課就離開,休息也是在沙發根本沒坐過那張椅子。
從到校日起我每天搭早上7點從台北出發的校車,下午再搭校車回家,進入暑假並沒有改變,有一天一位共同科的助教很客氣的問我,據他所知我並沒有擔任行政職務沒有必要到校,我回答說在日本的大學教師沒有寒暑假,每天應到校研究,他覺得有點天方夜譚。
有一天幾位剛服完役的畢業同學到系上拜訪系主任請教未來的方向,系主任告訴這些同學如果留學拿個博士學位就會像他(我坐在隔間看書)一樣每天只會坐在那裡看書,當時系主任在外開一間蠻有名的建築師事務所賺不少錢的樣子。
返國當年9月正式上課,我請教系主任我應開那門課,他說所有的課都有人(兼任)開不能給我而且我是博士應開高等一點的就要開高等流體力學及高等振動學,我說高等流體力學沒有問題但高等振動學屬固體力學甚至振動學我也無法勝任,他又說了那句老話你是博士應該什麼都懂。最後我堅拒而開了海岸水力學、高等流體力學及電腦語言,第1年沒有電腦可實作,只能天馬行空,你們能想像嗎?第2年我任系主任後向基隆港商借他們新成立的電腦中心讓學生去實習。
返國時正值海院第1次改革,由於我是由院長直接聘任就被視為院長派事實上我剛畢業第1次出社會什麼也不懂,甚至當時我的國語講得很不流利。在第1學期期末考前修高等流體力學的同學,因期末考與預官考試日期非常接近,當時能不能考上預官對同學影響很大,就要求提前舉行期末考。但在考完後接到學校通知從該學期為防止作幣,採大會考形式期末考一定要考,為守信於同學,就答應同學以已考過的成績計算,尊重校方期末考要考但成績不計,沒想到同學就隨便寫寫就交卷,其中第1位交卷的涂姓同學只寫了祝老師新年快樂就交卷了,第2位交卷的是目前也任教於河工系的蕭教授他只把題目抄一抄就交卷。據說當時負責監考的老師及助教全部圍觀造成轟動,這件事我完全不知直到有一天晚上院長打電話到家裡要我隔天坐第1班公路局到學校,他問清什麼回事問我原來的考試答卷還在嗎,我說還在他告訴我其實這件事並不是針對我,而是藉此表示他院長的無能用人不當,叫我不要介意當作被狗咬到就算了,因想要他下台的人已向教育部共提出111條的檢舉,這是其中一條而已,要我寫個報告書(其實是悔過書)院長知道當時的我中文不好說會幫我修改但看了我的報告書後說很好不用改,從此至謝院長自動請辭的4年間總共被告了3次我也對3任部長寫了3次悔過書,最後經督學調查結果是坦護學生,但好像也沒有什麼處分,說不定是謝院長自己承擔了吧。
開學後受台大土木系及造船系邀請專題演講記得土木系(系主任葉超雄博士)專題演講的任課老師是楊德良博士(當時頭銜好像是講師因當時台大規定返國博士必須先任講師1年再改聘副教授)隔週到造船系演講由系主任汪群從博士主持(後來海大校長),演講後兩位系主任和我閒聊歡迎我到台大任教,當時以為是客套就說希望有這份榮幸沒想到不久就接到造船系的兼任副教授聘書(兩系協調結果,因隔年土木系擬聘林銘崇專任所以由造船系發聘,口頭告知一年後改聘專任)授海洋工程當時造船系開了連續3學年18個學分的必修課,安排我教最後一年(4年級)排在晚上上課當時我住基隆往返交通非常不便,此時系主任已換人,此時年31歲不懂事問系主任(名子忘了)為什麼沒有事先連絡得到的答覆是只能安排這個時段認為我不識抬舉,當場我就把聘書退回,聽說系主任被校長奚落說這是台大第1次被退聘受很大委屈,下達禁足令在他任內不歡迎我造訪造船系,後來我和陳永祥教授(現監察委員)共同指導一位碩士班研究生(海大造船系畢業),畢業時要掛我當共同指導教授系主任跟他說掛了周宗仁你就不能畢業就作罷,這位同學畢業後我安排他到高雄海專(現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造船系任教(校長為歐錫祺〉。
1977年8月因漢主任任期屆滿,接任任主任致力於設備充實,第一優先是測量儀器更新,當時成大測量系主任到系觀訪,說本系測量設備除他們系以外為土木水利系最佳的系,土壤力學增設動力三軸,工程材料室增設萬能試驗機、流力試驗室由我提供九大流力試驗室資料請標竿公司自製,完成大學部基本試驗設備。
海院當時水產部門歸國學人較多已成立漁業及水產製造碩士班研究所,工學部門在我返院後有三、四位海洋學相關學人至海洋學系任教。謝院長希望成立一所海洋工程研究所,但是當時的原則必須先有系才能申請研究所,叫我進行規劃向教育部提出成立河海工程研究所事宜,但謝院長心裡是希望成立海洋工程研究所,其因之一為河工系具博士學位只有我一人其二是因當年成立研究所是要經過教育部的嚴格審查以院長立場希望海洋系的老師也能共享這個資源。
為了成立研究所事宜,剛好湯博士帶著他得意的大弟子歐善惠至台大講演就約在台大見面湯博士很得意幫我介紹說歐君是台灣土木博士第1人(日文第1位的意思)事實上這是我第2次見面,第1次是歐博士在取得學位前參加國際研討會順道至九大時就見過了,我向湯博士表達希望成立河海工程研究所的意願
。
過了不久湯博士的另一位得意弟子黃煌輝也提出學位申請當時的博士學位是由教育部直接授與的國家博士,口試委員原則上必須是正教授,湯博士以國內無適當人選,我以副教授身分擔任口試委員,當時除湯博士、我外還有兩位中興大學的教授組成口試委員會,當時的國家博士一次定江山沒有重來的機會;會中以中興大學學統計的教授質疑較多,我是小毛頭根本不敢吭聲,黃博士非常好學,他在會中說在做實驗時順便觀察水面波動現象將一小紙片放到水面讓它隨波漂動,發現一件奇特現象就是紙片不隨波移動而在原處上下浮動。這時我想一個問題也不問說不過去就想請教他是不是因波碰到水槽壁反射形成重複波所致,在我問題還沒說完前,湯博士就說宗仁這個問題會後再討論,所以事實上等於沒有發問,現在想想能當黃煌輝博士的博士口試委員也是三生有幸,因照國內習慣口試委員算是半個老師,我和歐博士、黃博士同年生,對黃博士是委屈了。
返國後家父年77歲身體狀況一好一壞,在教育部派員到校審查成立研究所的前一天去世,原應在家守喪辦理大殮,但因審查教授一位是我的師兄湯麟武博士另一位是成大測量系主任(名子忘了)院方希望我能出席審查會,會中院長提出希望正名為海洋工程研究所,我當時國語表達能力不佳應對不佳,成立海洋工程研究所的態勢較濃,在審查會結束後湯博士再度確認我的想法成全我的希望成立河海工程研究所,所以湯博士是河工所催生之父。
插個題外話,當時成大水利系老師除郭金棟教授外清一色是湯博士的受業學生,當然以湯老師稱呼之,我也學樣稱呼湯老師,但馬上被糾正說別人可以叫他湯老師,我是他的同門師弟,只能以湯教授和學長稱呼。
時任行政院長的經國先生至基隆視察基隆港提出萬一基隆港口被封鎖時的因應對策指示在八尺門開闢第二港口, 基隆港務局開始規劃,由於施工海域水深極深地形複雜必須進行水工模型實驗當時任職港務局規劃課課長的第3屆學長鄭燦峰先生及任職中華顧問工程司的第2屆學長李德勝先生到系拜訪,建議本系接受委託進行水工模型實驗,我說連水槽都沒有如何接委託,他們說現在才要開始測量然後再規劃尚需一段時間 ,先簽約第一期款到再建造水槽及添購造波機還來得及。本水工模型實驗委託金額125萬在校內造成轟動,謝院長說宗仁你比我有錢,全院一年的設備費才250萬所以至今從未忘記兩位的鼎力支持才有今天的海工館,在退休前夕再次表達對兩位的鼎力支持萬分謝意 。
頭期款到校後在現在的綜合研究中心蓋了一個25x30公尺的露天造波水槽,造波機由我提供規格請基隆鐵工廠製造,在謝院長第3次被檢舉時我又增加了一條罪狀就是花大錢買來的造波機是壞的,督學們到現場看到造波機正常運作這罪狀就不成立。
這個造波水槽除進行水工模型實驗外,有另外一個意想不到的功能,有一天我到水槽發現數位女同學好像在幫助做實驗又不像,原來大家把這裡當月老俱樂部了,配對結果只有一對沒有成功但二度開花成功所以成功率百分百,其中一對還在系上服務,人說一世能攝合七對姻緣就功德無量,我是不知不覺達到這個要求,每對都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祝福他們未來更幸福 。
第1位指導學生葉博士
有緣於河工
有緣於河工
有緣於河工
第3章 海院第2次改革
成立河海工程研究所後海洋學系老師也在研究所開課並收研究生。謝院長為延攬具博士學位學人至院服務,將系所分離,叫我推荐一位河海有關人選,當時剛好台中港務局任職的侯和雄博士剛取得學位返國(與我無面識)就建議給謝院長,侯博士一路上升,但和我同席時一定和人說他有今天全託我的福,真不好意思我倒有內疚,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謝院長真心想推動海洋學術,在我蓋好造波水槽時就向教育部申請預算蓋海港工程館,全部規劃由侯所長主持。此時台中、高雄、基隆及花蓮港務局為推動港灣工程在交通處下成立港灣技術研究所,希望所長人選是「吹台青」,當時尚處戒嚴時期具主管職公務員出國非常麻煩,我和妻結婚時答應岳母在她有生之年每年至少帶她回日本一趟(這個承諾還在進行中)就表達無意願,最後由梁乃匡博士任所長、侯博士任副所長,侯博士在海港工程館尚未竣工即離職,系所合一。
系館成立酒會
此時本系系友陳淑季先生在美取得碩士學位向我表達返系任教意願,就返系擔任專任講師,1學年過去,突然表示欲再度赴美攻讀博士學位,雖不捨有點突兀,因下學期的課已安排好了也只能祝福,陳先生取得博士學位再度表達返系意願,二話不說立刻上簽請院方同意。
擔任系主任後除充實大學部基本教學設備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師資,當時兼任老師佔一半以上,即成立研究所就鼓勵助教們考研究所,無法在系研究所進修助教則至外校進修,各助教取得碩士學位立即依當時的規定以講師聘任,他們應會飲水思源,想到河工系裁培他們所花的心勞,這句話是特別要寫給他們看的,如果他們有看到,人家給你99件好處,拒絕你的第100件要求,就翻臉不認人,這是違背做人道理的!
謝院長請辭當年向教育部申請建築海洋工程大樓獲准,但因各方壓力自動請辭,由衷感謝謝院長的心勞。
謝院長辭職教育部派高雄海專鄭森雄校長接任,希望我擔任教務長基於對岳母的承諾無法答應同時看到過去4年的鬥爭實在有點擔心,鄭院長答應每年暑假可請3週休假並動之以以前他在高雄海專任校長,和我說若有一天他能回海院希望能和我一起打拼把四流(應該講是不入流)的海院提升至二流,終於答應,惡夢從此開始,這個惡夢在過不久就會醒了吧!也應該醒了,開始人生的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的第2春。
鄭校長到任後為討論未來院務方向幾乎天天開會,一切以改制成大學為目標,當時的海院一切人治,無規章可遵行,當急之務為建立各項規章,與教務處業務有關重要事項:教師升等辦法,鼓勵專任教師到校研究、研究經費分配及逐年減少兼任教師比例以達改制大學標準即兼任老師比例佔全部教師1/3以下等工作。
第1任系主任三年任內,可能是因為人少的關係,這3年間幾乎每個月開1次系務會議即使會中有爭議當面說清楚,會後至山東水餃吃飯喝點啤酒(我自掏腰包),學期結束時去台北或鴨莊吃飯,和樂融融,喝完酒就OK了,從來未發現怪書函。
此時鄭校長邀請林銘崇學長擔任系主任,3年後的7月底林主任在海院取得教授資格,向鄭校長請辭欲返台大,辭因是3年台北基隆往返可忍但30年無法忍耐,鄭校長用日文向我說「去る者は追わず」(去者不追),同意其去職。
舊海工館
因事出突然8月1日再度出任系主任,這時年僅16歲剛初中畢業的阿佩被派至系辦任臨時工知道我回鍋當系主任嚇得花容失色,跑到她姊姊服務的會計室門外哭個不停,我剛好有事到會計室,看到她那樣子,笑著跟她說又不會把你吃掉怕什麼!她和張意英小姐是我在海院35年沒有被我兇過的女士。
教務工作的第一要事是建立教師升等辦法,之前包括個人在內,只要年資符合規定有一篇公開印行的自行出版論文就可向人事室提出申請,升等會議投票過半數即通過再送教育部審查,教育部採先聘後審,只要一經學校送出後即使審查不通過只要在期限內再以其他論文補送審就不會被降回原級。
院方經過多次會議討論,反對聲浪很大,最後先採最低標準,即一篇正式期刊論文就可,爾後再逐步提高門檻,送院務會議通過實施後,以目前的標準來看實在是門檻太低了,但是在我擔任教務長6年期間能達此門檻申請者僅1位,而他送教育部後5年才取得教授資格。雖然升等辦法是通過院務會議,但執行單位為教務處,開始一段蠻長的時間,我飽受指點從此惡名昭彰,但等大家認同這個辦法後海院甚至升格海大後門檻提高也能順利執行,甚少發生爭議。
當時的老師大部份是有課才到到校,主要原因之一是習慣另一主因是除水產方面教師在他們負責的實驗室作出隔間可進行研究外,全校只有一個大約50坪教師休息室供老師下課休息用,還放幾張床讓上夜間部老師隔天大早還有課回家(台北)不方便的老師過夜。院方為提升學術研究擬比照其他一流大學規定專任教師每週至少到校四天,但最大問題是研究室,我個人主張每人乙間有人認為不少部份的老師即使有研究室也不見得會用,經過多次討論採折衷辦法,各系視各自空間大小自行決定,共同科規劃成數學、物理、化學、國文、英文、歷史等大研究室配置一套沙發及電話(當時因分機數不足每間乙台)供教師研究及學生輔導,並在課表上排出每週2次的學生課業輔導時間,現在共同科已成歷史名詞。
教務工作的另一要務是降低兼任教師比例,目標為升格改制大學的全部教師員額的3分之l以下。為逐年達成這項目標院方採3位兼任抵1位專任的換算計算各系員額,不減兼任就不增聘專任的措施,這項措施遭各系極大反彈。
此時教師向外爭取到的委託計劃大量增加,但為管理費的分配,教師與人事、會計等單位間爭吵不斷,經過多次協調訂定建教合作計劃管理辦法,此辦法延用至今。
此時交通部為提升我國航運事業,在鄭院長爭取下,交通部在本院設立大型操船模擬中心負責全國船員訓練,同時為改善全國海事教育,大學由本院全權負責,請淡江大學停止海事相關學系的招生,同時要將本院的航海及輪機工程學系更名,遭兩系極大反對,我個人理念認為航海、輪機及造船是海事學院的骨幹,私下也向鄭校長表達反對意見,因此個人從未參加任何相關會議,又為了操船模擬機規格院與系意見不合,大家弄得很不愉快,航海系主任周和平和我同期,問我他的進退問題,我給他的建議是我們是院長任聘的,理念不合不能苟同只有引退一途,周主任自己請辭,經過蠻長的時間,教育部終於決定更名,在文到前一天我邀請當時兩系主任到教務長室,由我告知更名決定,兩系主任不發一語。
以上事務正常應該是逐步漸進才不會傷了和氣,但是當時院在一年內要完成,才會造成外人無法想像的對立。說實在我每天都是帶著隨時準備應戰的心情到校,這種心情整整持續了6年。
當年參與的當事人我應該是最後一個退休的了,有機會想找大家聚聚杯酒釋恩怨,因為我們沒有一個人是為了私人起衝突的。
在鄭院長奔走之下海院終於改制成大學,但是要鄭校長下台的聲浪未停,個人也認為協助鄭校長的約定已達成,當時大家以為我還會繼續留在行政單位,我告訴朋友,海院有周宗仁海大不會有這號人物,所以把這個回顧定位為海院35年回顧。
鄭院長內定留任校長時希望我能推荐一位理工學院院長人選,就建議中研院物理所黃榮鑑博士,從此海大行政與本人無關。
回頭談談河工系,第2次任系主任後,首先河工系所畢業的施士力取得台大土木博士返系任教,接著鄭啟明(現淡江大學)、尹彰、陳俶季、梁明德、黃然等先後到系,陣容堅強。
啟明博士到系後我立即向鄭院長表達解除兼任系主任的職務,但院長說先觀察一下再說,雖然鄭啟明博士有極強的改系名意願,心裡想過陣子他看到海院目前的發展趨勢說不定會改變想法,鄭博士的招聘事宜始於林主任,返系擬請他開海洋工程課,被以非專長為由遭拒非常錯愕,因他的青輔會申請書上明明填有這個專長,後來才知道是林銘崇為順利申請自行加填的,林銘崇也是一番好意卻引起一場誤會(鄭先生離職後才知道),但沒想到突然離職(有沒有人跟他說了什麼不得而知),只好繼續兼任。
某天有一位某日報記者到教務長室給我看一封信內容是我岐視外省人…等,我告訴記者我的秘書是外省人,組主任也有外省人,不會的,記者查証後就離去,那封信也沒上報,這是河工系有史以來出現的第1張怪函,爾後就不定期的有怪函出現。
回系上專職後繼續研究邊界元素法,業餘就研發個人電腦用操船模擬系統過著自我的日子。此時由於專攻海岸人員不多,相關論文經常會委我審查,外傳到我手上一定完蛋,這點我想在此澄清,事實上我審查論文的通過率是百分百,因對有質疑或疑點的論文因為我沒有信心去認定它的對錯,都以學識不足為由退件請編審另請高明,但有時會把疑點點出讓新的審查人確認。
其中一篇讓我現在都還印象深刻的論文是有關進行波的理論臨界碎波被証明是90度的論文,因根據我所學過的教科書和見過的論文都說進行波的理論臨界碎波是120度而重複波則為90度。就把投稿論文的公式推導一次但推不動,我想應該是我個人笨的關係吧,所以就退件給編審(葉超雄博士)但有告訴他從第幾行至第幾行我導不出來請葉博士另請高明審查,後來葉博士電話告訴我他也導一次也是導不出來,所以退稿了。然投稿人不服來信說「吾師 Longuet-Higgins都說他的觀念正確只要再加強就可」,把葉博士弄糊塗,就請他把 Longuet-Higgins的信寄給他後一併再寄到美國請留美學者再審,但結果也是退稿。實際上,之後Longuet-Higgins特地發表一篇論文題目記得好像是再確認進行波的臨界碎波為120度。
深信海岸工程相關人士認定進行波的理論臨界碎波是120度而重複波為90度者為多數。
第4章 河工蓬勃發展
民國60年代河海工程學系這個系外界很陌生,我們前後幾屆就業非常困難,一方面是當時景氣不好,另一方面是外界根本不知道有這個系的存在,授課內容為何,雖然我們的老師都是各公家機關的總工程師級,公家機關的招考並沒有把我們列入,連報名機會都沒有。
我班上服完役除幾個準備出國留學外只有一位同學到榮工處工作,其餘都失業一陣子,直到十大建設台中港開工才集體找到工作,所以對這個系名不滿的應該是我們第5、6及7屆畢業生,不過話說回來被分發到這個系是自己的聯考成績也就是自己的能力,另一原因是填寫志願當時是先填志願然後按你的成績分發,所以也怪不得別人,每個人有不同想法,我個人認為出身貧戶錦衣榮歸應該是盡其所能發揚光大而不是改姓就可解決的事。
出任系主任後畢業系友及在學生提出最多的意見是高考只能報水利組不能報考土木組的差別待遇,個人四處奔走並得到當時擔任考試委員的台大教授盧衍琪先生幫助不但土木、結構、水利各組都可報考,還在盧教授的支持下成立港灣工程組,數位系友上榜然最後因報考人數過少又被裁併至水利組,從此已無任何差別待遇,剩下是要靠河工人自己的努力。
鄭院長積極推動海洋研究,有一位海洋學系畢業系友希望返海洋學系發展海洋工程材料提出一套計劃需要一些設備鄭院長特別保留一筆設備費,但最後這位系友打消返國計劃,此時恰好黃然先生透過青輔會表達任教意願,經多次書信往返,黃老先生及其家人亦到系參觀了解狀況,最後得到黃然先生到系後願意從事海洋工程材料研究的書面承諾後報請院方聘任,於黃老師到任後特別補助設備費80萬元(當時是筆大經費)並派張建智助教擔任專屬助教,此時土壤力學實驗室已配有專屬助教。
改制大學初期河工系聯招校內排行榜緊追在電子、造船兩系之後,全國土木相關科系則在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之後,系上剛從國外學成回國的博士們向我誇下海口,有我們在馬上會更上一層樓,叫我放心了。
待續
2011/7/18